女生小说尽在必读小说网!必读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史前那些事 >第十八章 大禹治水(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八章 大禹治水(1 / 2)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在石坳(诸城市的闫家清河村)。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莘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东夷的冀州。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今潍坊昌乐县崇山)。

关于禹,生卒不详,《山海经·海内经》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史记·夏本纪》记载“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说明禹担任治水官时,他娶了东夷中最强大的涂山氏的女儿,和东夷建立了联盟,为以后的执政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并且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并不是如后来儒家所吹嘘的因公忘私,而是畏惧于舜的严酷。

你想想这是谁住的地方?舜的宗族住地啊!有可能舜的堂弟或堂孙就被洪水冲走了,结果,舜的大哥或大伯就指着舜的鼻子骂:你的皇帝是怎么当的?你用的什么人?治了九年洪水却越治越坏,竟一下冲走了几百人,连你侄子都没了!就是不治理又能怎么样呢?也不会一下冲走这么多人!你的皇帝白当了!

舜被骂的火冒三丈,又想我九年来出了多少粮,多少人,你竟给我弄成这样,不杀你怎销我心头只恨?不杀你怎向家乡父老交代?于是下令诛杀鲧。完了还不解恨,又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再治不好连禹一起杀掉。

这一下,禹的脑袋等于别在了裤腰带上,随时都有可能被摘下。这样一来,禹怎么敢回家抱孩子呢?所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并不是如儒家所说公而忘私,而是被迫的。

禹接受治水的任命后,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与益和后稷一起,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当然成事之人能化“危”为“机”,在治水过程当中,禹竭力团结一些部落首领,更娶涂氏为妻,做了上门女婿,与最强大的部落结成联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为后来的成功上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期舜对其已经无能为力了。

或许是从鲧之被诛以及自己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切身体会到了权势的威严,或许是出于草原强盗的本性,治水成功后,顺利继位的禹改变了前两任相对宽泛的执政策略,进而执行严苛强硬的方针。得益于与涂山氏首领皋陶结成的牢固政治联盟,以及治水过程中团结了一批参与治水的部落首领,他们都成为禹最坚定的同盟者,所以禹的强势方针才能执行下去。

关于大禹治水的地理范围,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有许多人考证大禹治理的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大支流,包括渭河、洛河、伊河、汝河,再加山东境内的济水、徒骇河、潍河、沂河、沭河等,这是多么天量的工程啊!别说是4000多年前,就是现在用现代的设备也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行啊,想想就不可能。

其实疏通河床、开凿渠道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时候,既没有锹,也没有镐,只有石斧、蚌耨、木耜这些不坚固的挖土工具。虽然当时人们已能冶炼铜,但数量太少,还不能用来制造农业生产工具。然而人们没有因此气馁。各部落的青壮年在禹的带领下,凭着这些简单的工具挖掘泥土,与大自然搏斗。他们凿开坚硬的岩层,去沟通河床,开凿渠道。可以想象,当时治水是多么艰难啊!

因此,以当时的劳动能力,人们根本干不成很大的水利工程,只能整修已有的河道而已,疏通淤堵之处,减少生产损失,至于劈山引水则是后人叙事的夸张之言,而许多书中言之凿凿的凿龙门,辟伊阙则是后人的狗尾续貂之作。隋炀帝时期才有的龙门之说,却拿来与夏时之龙门对应,不是碰瓷吗?况且伊河之龙门上500米之阔与禹时的五十步怎么比?

《孟子·许行》:禹疏九河,灌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这些河流都在黄河下游,都在山东境内。

禹将天下分为九州,但并未完全统治全境,只是活动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梁州及豫洲,根据《禹贡》记载的划分,就是完整的山东平原。而扬州、雍州则为三苗等氏族统治。历史上之所以仅有尧舜禹留下记载,是因为第五世史皇氏仓颉被轩辕打败(公元前4528年),而成为轩辕皇帝的史官,能够以刻字为简的方式流传下来,而其他氏族连文字都没有怎么能够记录呢?

因此,大禹治水就是在山东平原,也就是黄河下游的冲积区平原。错误出处在哪里呢?就在对《禹贡》的解读: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错误出在本段断句:“导河积石”是连在一起的,中间不能有逗号,意思就是疏导河里堆积的石头,而不是儒生解读的“疏通黄河至积石山”,儒生如此解读目的是捧高大禹。

如今专家普遍认为《禹贡》是战国时期人士仿照虞夏时文体而写,是一篇伪作。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就跟《山海经》一样,《中山经》是商朝早期的一部国家地理档案,只是后时代之人又往里面添加了更多内容而成。《禹贡》也是在原有的夏朝档案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而已,证据就是按照《禹贡》的记载,我找到了大禹治理的数条河流。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

导嶓冢,至于荆山;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这里记载的是大禹曾经疏通了潍坊市昌乐县丹河的上游,岍山就是现在的杭山,岐山就是现在的苍山,荆山现在还是矗立在荆山水库东边,河就是指丹河,逾于河就是进入丹河,与其它的至于不同,所以可以确定是治理的丹河上游。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大禹将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发源的河流导引进入太华湖。西倾山就是现在潍坊市昌乐县的首阳山,其在斟鄩西边,又是最高的山,所以古人叫做西倾山,就是夏朝最后一位夏王夏桀建造倾宫的地方。其山东麓发源出的水源曲折东流进入符山水库。

朱圉山就是昌乐县乔官镇南的黄山,其东山脚有一古火山口,朱圉就是红色的圆圈的意思,正是对古火山口的准确描述。其山南麓发源的水系蜿蜒南流继而转向东流注入白浪河。

鸟鼠山就是昌乐县南的方山,其山形就像一只张开翅膀的鸟,其山南端尖耸又似鼠头,所以古人就形象的称其为鸟鼠山。其山东麓发源出两条水系继而汇流入符山水库。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