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尽在必读小说网!必读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火车铁路拖出来的故事 >第十章 南美双雄的铁轨(二)15(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章 南美双雄的铁轨(二)15(1 / 2)

跑龙套的巴西铁路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有851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五,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巴西地域辽阔,但是,宜居的平原稀少且破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且被切割为互不相连的小片,这就导致交通不便。巴西的内陆,不是地盾区,就是热带雨林。无论是横越东西还是纵贯南北,巨大的地盾都是巴西绕不开的障碍;更让人崩溃的是,在东边,有一条向大西洋海岸急剧倾斜的山脉,叫做马尔山脉,意译则为“海岸山脉”,山脉长约150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从大西洋上远观,就如同一道铜墙铁壁耸立在那里,活生生地把海港和内陆隔开了。

巴西的发现,是一个偶然的事故。

1500年3月9日,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被葡萄牙国王任命为远征队司令,计划远征印度,远征队由13艘船只组成,共计1200人,这与同时代郑和船队不能比,但是,在欧洲已经算是大舰队了,当时欧洲探险,最多也就是几条船,而且当时葡萄牙总人口也才120万。

船队准备绕过非洲的好望角时,遇到了强风暴,远离了非洲,接着又被赤道洋流一路向西推,这一推,竟然让船队发现了一个新地方。

4月22日,船员看到了陆地,这里是巴西东海岸马尔山脉。舰队司令卡布拉尔第二天登上了这块陆地,他认为,根据《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这里属于分界线的东部,应归葡萄牙所有,于是,他在岸边竖起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宣布该地区为葡萄牙国王所有,并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后来,葡萄牙人在海岸附近的森林中发现了一种树木,就把这种树木叫做“红木”(Brasil),后来,这个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国名,中文音译为“巴西”。

1549年,葡萄牙任命了巴西第一任总督,其后,整个殖民地在葡萄牙统治下,顺着大西洋沿岸结成一体。

早在1505年1月,葡萄牙人航行到达瓜纳巴拉湾,见那里风平浪静、水清见底,误以为是一条河的入海口,于是就给它起名“一月河”,音译就是“里约热内卢”。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巴西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300年后,拿破仑横扫欧洲,也改变了巴西。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王室逃往巴西。国王的到来,让巴西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国家开始有了现代气息。1820年,葡萄牙王室迁回里斯本,留下王子佩德罗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摄政王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

尽管是葡萄牙王子称帝,但是,还是算叛乱,葡萄牙也派出了军队来平叛,最终,葡萄牙兵败,1825年,葡萄牙不得不承认巴西独立。

欧洲在征服美洲时,正盛行重商主义经济理论,他们根据宗主国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在殖民地推行单一产品制,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实行贸易保护和垄断政策,将殖民地变成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巴西作为殖民地,就沦为了这种经济理论的牺牲品。

葡萄牙将单一产品制推广至巴西,首先是红木。

16世纪初,巴西开始了红木经济。红木作为当时红色染料的重要原料,非常稀有且价值不菲,被誉为“绿色金子”。在欧洲纺织业的刺激下,葡萄牙殖民者疯狂采伐红木,垄断了红木贸易,在200年时间里,约5000万株红木被砍伐,导致巴西红木资源几近枯竭。

红木经济衰败后,蔗糖经济开始兴起。

1502年,第一批甘蔗芽引进巴西,16世纪中叶在伯南布哥、巴伊亚一带开始大规模种植,为了更大规模的种植,葡萄牙国王把葡属美洲划分为15个总督辖区,同时,将这些辖区分配给12位受赠人,这种做法就为大规模的种植提供了可能,但是,白人移民有限,劳动力缺乏,于是,葡萄牙殖民者就从非洲抢掠、贩卖黑人。据保守估计,16世纪至18世纪,约200万黑奴被贩运至巴西,因此,甘蔗又称“奴隶作物”。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几乎所有糖料都产自巴西。看到高额利润,荷兰、法国和英国纷纷效仿葡萄牙,在加勒比海岛建立甘蔗种植园,对巴西蔗糖经济造成极大冲击。18世纪初,巴西从糖料作物中获取的收益骤降三分之二,蔗糖经济步入萧条。

蔗糖萧条后,巴西东南部的米纳斯吉拉斯地区意外地发现了黄金和钻石,于是,巴西经济又进入矿业周期。

18世纪,巴西开采的黄金约有200万磅,占全球黄金市场80%,钻石总产量超过300万克拉。从表面上看,矿业似乎挽救了巴西经济,让葡萄牙变得更富有,事实上,正是这笔财富,让葡萄牙殖民者大肆挥霍的同时,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葡萄牙对工业品依赖日益加深,财富转而流入他国之手。因此,从长远来看,黄金和钻石并没有使葡萄牙变得富有,相反,却加剧了其贫困落后。

矿业之后,咖啡经济接棒。

巴西拥有亚马逊热带雨林,非常合适种植咖啡,这里种植的咖啡拥有令人着迷的醇厚度和香醇感,在巴西政府的大力推广下,1886年,巴西咖啡就做到了全球的45%。

咖啡迅猛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但是,巴西交通太差。

亚马逊是个大平原,但是,热带雨林密布、人口稀少,这种地方修路,难度非常大,二战期间的史迪威公路,为穿越类似于亚马逊的缅北雨林,死伤无数,工程的艰难程度几乎是在挑战极限。亚马逊河倒是又宽又深,看似合适航行,但是,深处密林,人烟稀少,只能运输橡胶、木材。还有一些河流,与亚马逊河一样,有潜力,但是,没有经济可行性。最初,咖啡豆由骡马从种植园沿原始的道路运往港口,但是,雨季到来,这些道路就变成一片沼泽,货物损失极大。综合考虑,铁路才是内陆绝佳的运输方式。

早在1828年,巴西开始考虑修建一条铁路,将东南部最发达几个州连在一起,以便将谷物、水果和矿产通过里约热内卢港口运到欧洲,但是,没有资金和政府支持,铁路计划落空。

巴西第一条铁路诞生在里约热内卢。

1852年,巴西批准了第一条铁路的修建,这条铁路跟俄罗斯的第一条铁路有点像,是一条皇家铁路,用处是观光。铁路连接里约与佩特罗波利斯,佩特罗波利斯地处山区谷地,修建了一座避暑皇宫,因此被称皇城。铁路出资人是巴西首富毛阿男爵,他是葡萄牙商的代理人,后到英国商业公司任职,成为英国“卡拉瑟斯—德·卡斯特罗公司”的股东,与英资合办“毛阿—马克·格雷戈尔公司”,他还开办了大型造船厂,还建立了“毛阿银行”,是一个大资本家。

这条铁路长16公里,轨距为1676毫米,属于宽轨,于1854年完工,技术负责人是修建了阿根廷第一条铁路的英国工程师威廉·布雷格。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