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尽在必读小说网!必读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海洋时代 >221结算米粮225(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221结算米粮225(2 / 2)

最后一点就是缫丝的时候尽量采用水轮推动而不用手摇缫丝机。这样就可以使生丝的质量变好。

当时张掌柜在旁边听着感到稀奇,便把林夕说的内容写了封信报到家族里去了。

林家本来就有养蚕的人,便按照林夕所说试验了一下,头一年是损失惨重。

因为为了保证那些要吐丝的蚕吃饱,所以没有办法扩大桑叶的供应量,只能缩减缩小蚕的养殖规模,结果当年有一半儿的蚕没有能够结茧。

但是按照林夕的办法筛选之后,第二年蚕的养殖数量恢复到水平之后发现缫出的生丝的质量非常好。

林家把这些生丝当做吉里丝在广州销售,居然没有人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而吉里丝和普通蚕丝有将近三倍的差价。

所以林家就秘而不宣,这些年都是用自己产的蚕丝冒充吉里丝。

张掌柜虽然知道这里面的内情,但是他是林家的老人,自然不会像外人随便去说。

而这几年林家养蚕的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兼并了琼州府城周围所有的桑田。

因为这些桑田在别的家族手中其实是不怎么赚钱的,现在有人花高价购买自然乐的出手。

而那些养蚕缫丝的女工全部是林家的家丁的眷属和所控制的军户媳妇,所以这个秘密便被牢牢的控制住了,至今都无人知晓。

当然林家手里虽然有好丝,但是由于纺织工艺太差,而织不出好丝绸了,只能把他们当做原料来买。

张掌柜培养这些织工,其中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在其中挑出好手把他们弄到琼州去提高林家的丝绸制造的是技术水平。

所以他对这些织工能织出多少东西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这些织工的纺织的手艺怎么样。

城东一个简陋的民宅。院子收拾得很干净。李慧儿出门前对着正在玩耍的狗子兄弟叮嘱。

“只要你们两个在家里好好玩儿,别给你奶奶和母亲找麻烦如果表现的好,婶子拿丝绸去换了钱,就给你们买糖吃。”

兄弟俩一听到有糖吃,乖巧地答应了下来。李慧儿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这兄弟两个人正处在人憎狗厌的年纪,哪天不闯祸,那真是家里人幸福的一天。

正常而言,这一匹布要7天,但从来不缺勤劳的妇人。经过这些天的努力,李慧儿用米铺给的生丝织出了第一匹丝绸。

这匹丝绸由于赶工织的质量不如平时,但是这也是李慧儿做的一个实验,如果这样品质的丝绸米铺能够收购的话。

那么她就可以加快一下速度,如果米铺挑毛病,那李慧儿就把速度放下来,拿出自己真正的水平,这也是她自己的一些小心思。

同时她的好姐妹前几天串门的时候约好了,今天两个人一块儿去。

同时倪六丫向她传达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倪婶子有渠道从乡下购买便宜的生丝,看看能不能和米铺里商量一下,可以不用领生丝直接交丝绸。

试试他们同不同意,如果同意的话,那么他们在生丝上每一匹布最少还能赚一到二两银子。

而且由于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乡下也是缺米的。他们可以把可以用米来换取生丝,这样他们就在当中能赚取一些差价。

虽然想法很好,但是米铺答不答应,两人心里都没底,所以他们都织了质量差不多的丝绸准备去询问一下,大不了把这些织出来质量较差的丝绸给家里人做衣服。

毕竟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就要冒一定的风险,大不了这个月他们顶多白干,也有保底的一石米粮可吃,家里人是饿不到的。

两个人抱着自己织的丝绸胆战心惊的来到米铺。担心挑丝绸的毛病,担心这担心那,两人心里其实在胡思乱想之中,他们走到了米铺后院这里有专门的验收处。负责验收的人他认识。

正是苏州城有名的老职工就是年岁大了精力不如以前所以退下来颐养天年。没想到被米铺请来了。

两人面前的老妇人赵刘氏是他们织工一行里的名人。她原来是青楼里的妓女后来自赎自身,从良后嫁给了一位40多岁的商人。

可是那商人家中的大妇十分妒忌,后来在商人死后便把她赶出了家门。他带着自己的幼女加入一家纺织工坊学了一手很精湛的织布技艺。

李慧儿和倪六丫看到米铺竟然请来了如此厉害的织布高手进行把关。两人不由得用力地抱起了丝绸,更加担心会遭到刁难。

赵刘氏约是50岁的样子,显得颇有精神,但并不是很喜欢说话的样子,先是两个伙计丈量了尺寸,然后才由他经手检查绸缎的质量。

赵刘氏犹如岁数大了。面部的皮肉都有些下垂,看着是一副阴沉的脸色,即使露出笑容也给出一个阴险的感觉。

她耷拉着脸,两个腮明显下垂,仿佛天底下的人都欠他的钱一般,用手摸了一下丝绸,旋即不苟言笑的说:“哎。虽然有些赶,但织的还算可以。不过下一次这种质量的绸布就不用拿过来了。

这种绸布放在这里只能糊窗户或者做内衣来用。掌柜的体谅你们第一次接触不熟悉的织布机,可能还有些赶活儿。便吩咐了这第一批绸缎的质量,只要尚可便收下,按照约定给你们东西,但是下一次这样质量的绸布便不收了。”

旁边有一名年轻的帐房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便开始写单子并询问。“城东忠义坊的周李氏,对吧。”

“嗯嗯,这是奴家。”李慧儿忍着心中的激动,急切地回应着。

年轻的帐房低着头,写着单子,嘴里讲解着:“你现在剩下的生丝还能再织一匹,说是不够用的话,就直接跟我说一声,我们会派人再给你送过去的。”

说着,他将写好的单子拿在手里。看了一眼李慧儿接着说:“这是你的单子,你到前面的将单子给里面的账房,账房便会将那一两银子的米粮给你的。

但是呢,由于店里以前考虑不周,规矩定的有些死。这里便重新改了一下规矩,让我告诉你,那就是日后你们可以自己收购生丝,只要把织好的丝绸拿过来这边可以了。

我们按照约定的价格给你们钱或者米粮,但是你们要自己对生丝的质量把关。

如果因为生丝的质量造成绸布的质量下降,这些损失要你们自己承担。

那么我问你,你是选择继续从店里拿生丝还是自己到外面去买?

如果买的话,我们便以每一匹绸生丝六两的价格给你们,每人最多可以支取四匹绸缎的生丝银。”

这时李慧儿身边传来倪六丫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们自己买生丝,我们会判断生丝的好坏。我们两个人都领银子我们不领四匹的,我们一人只领两匹的。”

那个账房的眼神并没有用一丝的移动,而是盯着面前的李慧儿。

李慧儿有些不敢相信的点了点头。那个账房低下头写好了单子,把单子递给了她。

李慧儿接过单子,又朝着赵刘氏施了一礼,这才急匆匆的和倪六丫离开了收绸处。

两人没有想到自己心目中分外难以说出口的条件。米铺居然在他们没有开口之前给了他们同样的条件。让他们认为最难办的事情居然迎刃而解了。

李慧儿放松下心情之后,发现不仅只有他们织的快,跟他一样快的人并不少从旁边的验收处,同样走出了两个兴奋的妇人。

李慧儿走出院子的时候,也见到了几名妇人抱着丝绸从外面进来。

他们来到支区米粮的柜台,有一个柜台是专为这些织工准备的。他们只要把凭条交上去报上地址,米铺户外专人把米粮直接送到他们家里去,不需要他们搬运。

而且李慧儿还看见前面和他们同样是店铺织工的妇女交过单子,领出了一些银两。

两人正在向柜台处张望,突然身后传来声音。

“哎呦,慧儿、六丫,你们两个怎么会在这里?”

这时两人转过头看见他们的原来东主的老婆,老板娘周云氏正站在他们身后,手里也拿着一张单子。

周云氏穿着一身麻布衣裳,头上系着一个蓝色的头巾。再也没有在作坊中穿着丝绸衣服那种华贵雍容的气质了,而和她们一样像操劳饮食的家庭主妇。

两人也十分诧异,会在这里遇到熟悉的人。

倪六丫对周云氏说道:“我就是在听了你的话来这里应聘,应聘上这里的织工了。我们支一匹丝绸能卖八两银子,扣除各种缴费之后还能赚到一两。”

“什么你们,一匹绸缎居然米铺以八两收购。哎,我手里的这批绸缎同样是你们织的,可是只给我们七两半的银子。一匹绸缎就少了半两,还是你们这些织工好啊。”

两人听了周云氏的话语,脸上略有略微有些发红,因为她们今天交的这批绸缎可不如周老板手里的那批绸缎要好。

那些绸缎都是他们精工细纺的。虽然不能说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但也是上品绸缎,而今天他们交的这匹在中品中都属于比较靠下的那一类。

两人心中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望见了两人眼中的兴奋。

两人继续与周云氏闲谈,其中一个妇人已经拿到了银子,很兴奋的说:“我可是听说了米铺的纯银,比咱们平时使用市银还要金贵一点,现在苏州店铺的掌柜最喜欢收这种银子啦。”

李慧儿慧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心里一时打心底的喜欢,不由得攥紧了单子。那两个妇人接过银子,欢天喜地的离开了。

在片刻之后便轮到了两人,李慧儿来到窗前里面的账房,老先生面无表情地吐了单子两个字。

两人交出单子。老丈方检查之后便给他们写了一个凭条,示意他们到一旁去领米粮。

“你是织工过来领米粮的吗?”

李慧儿刚靠近柜台。一个伙计便热情地迎上来询问。

李慧儿和倪六丫连忙点头。

伙计把两人的单子接过去。,单子上有两人的住址和所需要给付的米粮伙计把地址登记下来,写了一个凭条。

从凭条中间撕成两半,一半交给两人。另一半交给运货的人。这张凭条需要运货的人拿回来整张凭条对在一起作为货物已经收到的凭证,而且伙计拿出一张账本,上面写着只取生丝银十二两。

然后让两人在账本上摁上手印,交出便给他们一个十两的银锭和两根一两的银条。

两人怀揣着银子向家里走时,倪六丫这是眼睛转动了一下,悄声的对李慧儿说:“你说咱们可不可以收一些丝绸冒充咱们织得交上去?”

李慧儿这是严肃的对倪六丫说道:“咱们是靠手艺吃饭的人,那种想法最好你放下去,不过肯定有人会钻这个漏洞的,不过咱们事先跟他们讲清楚,咱们可以代他们交,但会声明这不是本人织的。如果他们想让咱们代交的话也没有问题,但咱们要收取半成的米粮作为手续费,如果有人愿意便可以代她们交。”看着倪六丫疑惑不解的目光,李慧儿又给他解释道:“咱们是靠手艺吃饭的,咱们要诚信为本,如果失去了诚信,以后谁还敢给咱们做事情作或者雇佣咱们呢?”

倪六丫听后默默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李慧儿虽然年轻,但是比较有主意,听他的准没错。

就是那个两人装作出去找工作的主意,也是李慧儿想出来的。

靠着这个办法两人在没有收入而且也没有生孩子的时候,度过了最初的艰难的几个月,没有像其他新妇人那样受到婆家的磋磨。所以倪六丫对李慧儿的话是言听计从的。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