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尽在必读小说网!必读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第110回 师生重逢112(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10回 师生重逢112(2 / 2)

苏洵自不必说,当年首次拜谒欧阳修时,就已被欧阳修收入门下;苏轼和苏辙由于参加并通过了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的礼部省试,兄弟二人当时就已顺势拜入欧阳修门下。一门三苏,如今皆是欧阳修的学生。

“明允、子瞻、子由,快快请起!”一别三年,师生四人再次重聚,欧阳修甚是欣慰,满心欢喜。

苏洵先是代表父子三人向欧阳修述说了这三年蜀地生活的大致经历。

欧阳修简要说明自己的近况后,知道三苏父子关心张方平,主动提及此事:“三司使,总揽全国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事务,本就容易受人诟病。御史中丞包拯包大人办事过于刚直不阿,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张府下人狗仗人势低价强买土豪家财,时任三司使的张大人被包拯上章弹劾,最后被免官;其接任者,包拯又继续弹劾。接任者再次被免后,官家干脆下旨就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随侍皇帝以备质询并执掌枢密军政文书的枢密院官职)之职暂任三司使。”

苏洵父子三人闻言面面相觑。苏轼心里暗道:这包大人真是无愧包青天的称号,也太过光明磊落了,身正不怕影子斜,无惧任何流言蜚语。

欧阳修无可奈何地继续说道:“实在没有办法,包拯为人就是如此,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作为他的举荐人,我只能抢先参了他一本,说其蹊田夺牛,说他连续弹劾两人三司使是由于贪图其肥缺官职。事后我再暗示于他,他如今正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使的任命。再过一段时日,只要他再推脱几次,这事才算是压下去了。”

这包大人真是让人操碎了心啊!苏洵父子三人欲言又止,唯有对欧阳修抱拳一礼,算是揭过这个话题。随后,苏洵向欧阳修道明了本次的来意,关于是否接受朝廷授官,想要听取欧阳修的意见和建议。

欧阳修慎重思索片刻,没有直接替父子三人做主,而是以协商引导的语气沟通:“如果单以殿试放榜四五甲的成绩而言,赴任这两个县的主簿倒也无可厚非。但子瞻和子由绝非池中物,以你们兄弟二人的才学来看,如果以小县主簿作为仕途的起点,委实太过低了一些,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在底层官场混迹多年都难以得到擢升的机会,极有可能随着官龄的增长逐步归于平庸,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父子三人皆是脸色大变,如此严重的后果在先前三人商讨时确实未曾想到。苏洵再次对欧阳修抱拳一躬到底,态度诚恳,语气真挚地说:“请老师教我!”程夫人过世以后,苏洵唯一的心愿和牵挂就是两个儿子的仕途前程了。

“明允不必如此。”欧阳修连忙上前一步扶起苏洵,然后看向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时候脸上浮现一丝笑意,“子瞻、子由,明年会有一次‘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我坚信,那才是你们人生真正的重要转折点!”

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叫“常科”,不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叫“制科”;制科是常科的补充,是为了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而设立的。因为封建朝廷除了需要大量的常科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类似边境告急、水患频发这种影响国家安危的时候。比如,要选拔一批戍边守疆的人,便有了“足安边科”;要选拔一批有音乐特长的人,便有了“才膺管乐科”;要选拔一批学识渊博、文词卓越的人,便有了“博学宏词科”;要选拔一批直言进谏的人,便有了“直言极谏科”,等等。

制科考试可以说是北宋时期最高层次的“选调生考试”,为皇帝选拔特殊人才而设,由此出身者的仕途升迁之速远超一般进士,但其过程却困难重重。考生需由朝中有名望的重臣推荐,提交50篇策论供各方考评,通过后才能拿到准考证。单单这第一步就难倒了众多考生。

苏轼和苏辙听到欧阳修谈及明年的制科考试,四目相对,均从对方眼里看到闪烁跳跃的炽热和兴奋,犹如繁星般璀璨夺目,仿佛他们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出现。这次要全力以赴了啊!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