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尽在必读小说网!必读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百年三代滇西风云 >第一章 一抹夕照(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章 一抹夕照(2 / 2)

杨文从小就熟悉这位桑老伯,桑老伯有时候来家给父亲看病,还把儿子桑华带来。杨家三兄弟带着桑华下河摸鱼,设网逮鸟,投石弹、打水漂,漫山遍野疯跑,不到桑老伯扯着嗓子喊回家是不会知道时辰的。通常是桑老伯亲自抓桑华,桑华磨磨蹭蹭挪着步,桑老伯在后边儿给他揪满身的刺。

杨文父亲家几兄弟感情笃厚,伯父们隔三岔五就来探望。休养了差不多一年,已无大碍,伯父们才渐渐减少了频率。甚至还说等父亲好了,让他架势开课,重的就先不用干,干点轻巧的。

伯父们是很了解他父亲这个小老弟的。在他们众多兄弟中,就这位幺老人水平最高。书读得好,学问扎实,是唯一凭本事考上正规学堂的人,更厉害的是他随军多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在外面还请不到这样的先生。

的确,父亲杨珍从小就文武都能来,文可以到手不释卷,武可以到拳不离手。他天生胆大心细,看问题一针见血,处理事情快刀斩乱麻,一副冷峻的皮囊之下包裹着一个敢于冒险挑战的魂魄。年轻时代就喜欢结交行伍之人,到处拜师学艺。

所以当他解甲归田之后,几位兄长合计了一下,准备把孩子的教学托付给他。弟子不少,杨门一族共有十六个子弟。女孩排除在外,父亲家兄弟几个的儿子以出生先后排序。杨文家占五个,老二杨新是女孩不算数。

大伯行事周全,选了冬天腊月杀年猪的日子,出面邀约胞弟们到家中吃杀猪饭,在自家大院子里摆了两大桌,长辈一桌,晚辈一桌。

说是两桌,实际上就是两大锅。三墩大石头垫高一口大铁锅,用松林里找的含油很重的松针挽成的“草绕枝”,加上松果,点燃干柴,烧开水等着大龙骨下锅熬高汤,然后肉片、内脏、蔬菜、豆腐、饵块粑直往大火锅里下,就着一个辣子面、香葱、芫荽、酱油调的蘸水,那叫一个爽!

父亲杨珍趁着吃“刨汤肉”大伙儿都在,主动跟兄长们商量开办私塾的事。杨文隐约感觉到其实父亲心里也焦着他们哥仨的学业。大哥杨创坐他左边,堂兄杨炳坐他右边,两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吓唬杨文这下可有好日子过了!

杨创说:“你爹要开始收拾你了!”

杨炳接着又说:“幺爷要开始收拾你了!”

杨文白了他俩一眼:“听见了吗,是十六弟兄,你俩一样要被收拾!”杨文年纪虽小,脑子却很清醒,反应快,绝对不吃哑巴亏。

小辈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竖着耳朵听到大人们选定杨文家住的老祖屋当学堂,分摊出资,二伯拍着胸脯说每年捐多少多少斤谷子出来当作口粮,大伯家出多少笔墨纸砚,三伯家拼凑多少桌椅板凳,连他母亲和伯母们都连连保证每年带着闺女们多养几头猪,多喂几只鸡,多缝制几件衣裳,贴补学堂。

杨文记得当时父亲是相当高兴的,首先是受到家族如此的信任,那是对他人品的肯定;其次是不但能教育自己子女,而且能培养宗族子弟成才,无疑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好事。父亲话不多,最后只是起身干脆利索大喊了一声“好”,端起一大碗米酒,一饮而尽,顾不得众人劝他别喝。

当天夜里回到家中,杨文就见父亲挑灯夜战,勾勾画画,时不时还咨询一下母亲:“夫人觉得添加这个科目如何?”“夫人觉得定什么时辰合适?”“夫人觉得定这个篇目如何?”

一连几天,杨文夜里躺着听见父母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对着话,白天就见父亲抄抄写写,从东方发白直至夕阳西下。父亲提笔的影子,长长地拖在地面上,有时长长地折在板壁上,跟那个骑高头大马的剪影迥然不同。他穿着布衫,清瘦,母亲给他修剪的头发短短的,影子上看起来都梳得光溜齐整。看不出是个扛枪打仗的,倒真有点教书先生文绉绉的味道了。

这一年的春节,杨家老老小小都在老祖屋大堂的家神牌位前上香。杨文大伯作为司仪,他们弟兄十六人从大到小鱼贯而入,四人一排,分列四行,恭恭敬敬给端坐大堂“天地君亲师位”前的父亲磕了三个响头,行拜师之礼。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